尼康d90单反相机(2019年尼康d90真的老了)

  • 时间:
  • 浏览:126
  • 来源:奥一装修网

米派摄影社区文章推荐:来自

海大滤镜

同志们有相同的兴趣,让我们成为风光的人

这条路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

海大与2020签约合作摄影师

一起讨论他们背后的故事和风景

希望,能给你未来的拍摄之路

带来一点灵感或者共鸣.

摄影师简介:

王波(一镜接江南)

知乎平台摄影V,粉丝13w

户外旅行16年,在30个国家旅行

作品已在

《焦点》 《摄影旅游》 《悦旅》

《玩家旅游》 《西藏人文地理》 《PCLady》

《摄影天堂西藏路》 《新疆的摄彩盛宴》

海大滤镜风景摄影师王波专访

采访:尤兰达采访:王波(一镜接江南)

1.风景之路

问:老师您好!欢迎今天把你的风景故事带给大家~!讲故事之前,先说说你是怎么成为摄影师的。

你好。回顾自己的经历,会发现其实现在的一切都和童年有关。

学前班,舞台熏陶。我很小的时候,妈妈经常带我去她的办公室。我妈在上海大礼堂上班,所以各种电影戏剧都成了我无聊时打发时间的消遣。屏幕上的各种画面,有幻觉有分离的舞台,优雅的芭蕾,这些在我年轻的时候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的,都留在我的脑海里。以后每一次接受美的教育和刺激,这些素材自然会浮现出来,被我审视,给我新的认识和体验。

小学,初学涂鸦。在我们那个时代,很多孩子都有过学钢琴或者画画的经历,我也不例外。一年的蜡笔,三年的素描,最后都白结束了——我爸妈觉得我应该以读书为主,所以我四年级以后就不学画画了。可以说,就绘画而言,我什么都没做过,但回过头来看,这段经历对我的影响很大。首先启发了我对画面和美的理解。任何一个没接触过绘画的人,可能会单纯的认为绘画是在复制你在纸上看到的东西,通过绘画,我知道了绘画和单纯的眼睛的区别。我不能成为一名画家,但它为我打开了一扇观察的窗户,让我美丽地审视着生活中的画面。其次,在四年的绘画经验中,三年是素描,一年是彩色蜡笔,这让我在开始学习摄影的时候,对结构和明暗的感觉比对颜色更敏感。

初中,美术课。美术课受审美影响。我的初中美术老师刘晓曼,是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人。她是一个纯洁的人,举止优雅,品味独特。与传统的美术课相比,她更注重培养我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。它不仅涉及绘画,还涉及雕塑、建筑、古诗等。因为学前班和小学的刺激积累,听她讲这些内容的时候,我自然会在脑子里看到之前在舞台上看到的,还有我学画画用的东西,收获很大。刘小曼老师在我校友记录里的留言,一直让我印象深刻:发现美,欣赏美,创造美。初中的审美熏陶,不仅增强了我的审美能力,也激发了我对美的兴趣。

高中,摄影课。高中的时候有机会选了第二节课,其实是兴趣课。我们同学大多选了英语影视,物理竞赛之类的课,我选了摄影。我说“这条领带”,是因为摄影和我好像不般配,甚至当时自己也说不清楚,只是为了好玩。当时摄影用的是手动胶片机。对于一个根本没接触过相机的人来说,想搞清楚晴天用什么光圈快门,阴天用什么光圈快门,显然太复杂了。不过至少给了我一点光圈快门的概念,明白了高速快门可以固化波浪,低速快门可以像丝绸一样拍出瀑布。只是我对摄影的理解没有太大的进步,因为从那以后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没有自己的相机,几乎没有时间去锻炼。

大学毕业-旅游。大学毕业,喜欢旅游,旅游的时候拍照是必然的。虽然我高中时就有光圈快门的概念,但是当我重新开始的时候,我的拍摄基本上忽略了技术,捕捉到了我情感上感受到的图像。但是没想到,周围的朋友都觉得我的照片很有感情。这也大大增加了我的成就感。再出去拍照的时候,我会想,既然拍了同样的照片,为什么不更用心地拍出更好的照片呢?就这样,在朋友的正反馈中,拍的越多越好。

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我逐渐把自己的照片上传到网上,和别人分享。互联网的力量很大,连接了很多陌生人,给了我在很多媒体上发布照片的机会。就这样,摄影和我逐渐形成了不解之缘。

问:摄影有很多种,如人像、建筑、风景等。为什么选择拍风景?其中有什么故事吗?

我的摄影和旅行是密不可分的,所以我在旅途中拍人,拍建筑,拍美食,拍风景。事实上,如何旅行并没有标准答案。是边旅行边学习的过程。

在我旅行的开始,和大多数人一样,我去了许多经典的著名的山和城市,比如黄山、泰山、华山、北京、巴黎和威尼斯。随着旅行经历越来越深越来越丰富,去了很多野生的自然风光,去了北极圈看极光,去了珠峰大本营看日照金山,穿越了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,去了四川稻城的三神山徒步,看了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处的大海。

在与自然的交融中,我感受到了自然的雄伟和个体的渺小。比起传统名山大城市,我更享受探索自然的过程。所以风景摄影在我的作品中会占据最大的比重。

问:你拍风景拍了这么久,有什么喜欢的摄影师或者拍摄手法吸引你吗?我可以分享给你。

网上关注的摄影师很多,喜欢的摄影师也很多。受东方美学和禅宗哲学的影响,我更喜欢视角意味深长、禅意凝练、对比鲜明的山水作品。

本杰明埃弗雷特拍摄

阿纳克里斯亚恩松拍摄

肯尼斯勒罗斯拍摄

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,就是都在景物中加入了人或其他生物作为对比,视角不一般(长焦或超宽),空间层次丰富,色彩相对纯净,饱和度有所克制。

问:作为一名风景摄影师,哪一个瞬间让你觉得最开心或最自豪?

自己的作品被别人模仿的时候。

其实摄影刚开始的时候,我是去著名的摄影点模仿别人的照片。这就跟歌手唱歌一样。原著其实很难。就算有原创,也有很多是基于之前的。

随着我技术和意识的不断提高,我也出了一些独特的作品,比如2016年的这个《山海星月》。当时我把月亮的升起和银河、邦博山海的场景结合起来,是一个创新的构图。以前没人这样拍过。

这张照片还获得了星空摄影扫海一等奖。

从那以后我看到了很多别人拍的类似照片,有时候在一些摄影活动中遇到认识的朋友说,我第一眼就去了Bombo,拍了一张和你类似的构图。这种感觉就像一只小虾米变成了勇士,很多后人会沿着这个传说继续前行。

2.布景设备

问:老师,你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常用的拍风景的设备吗?你看,你之前用的是尼康,后来换了索尼。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?

我现在用的设备是:尼康D610,24-120,80-400,龙腾17-35;索尼的A73,16-35GM,24-105,100-400 GM;大疆精灵4PRO。

我是尼康十几年的老用户了。我用过D80到D610,尼康用过十几个镜头。总的来说,我对尼康相机和镜头非常满意,画质和宽容度都很高。摄影师的操作习惯在机身的操作中得到了深入的考虑。机身非常坚固,耐操作,质量稳定可靠,完美满足风景摄影师的需求。

我手里用的尼康D610其实是一台已经上市多年的机器。但就风景摄影而言,我从来没有过很强的理由去升级,因为风景摄影对对焦要求不高,对画质允差要求也不高,即使今天投入使用D610,允差依然很优秀。

2019年买了索尼A73和一整套风景摄影镜头。主要是因为视频拍摄的原因。众所周知,近两年来,随着拍摄视频的设备门槛越来越低,网上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拍摄视频。虽然尼康是第一个推出能拍视频的单反(D90)的厂商,但视频功能一直不是很强。另外,这几年视频机的进化比摄影快多了,所以D610拍视频真的很难用。

个人也对视频感兴趣,所以买了索尼的全套,既能兼顾摄影,又能兼顾视频。目前我的尼康和索尼设备都在用。无人机和GoPro也同时使用。

问:老师,你觉得前期用滤镜怎么样?你对过滤器的使用有独特的理解吗,或者你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些实用的技巧吗?

我们知道摄影这个词来源于西方,它的词源是“用光绘画”的意思。

我们在学习拍照的时候,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,从被动地看到想要记录的画面,到有意识地观察等待捕捉想要拍摄的画面,再到有意识地控制光线去创造画面——也就是“用光绘画”。

前期使用滤镜其实是一种控制光线来创作画面的方式,是一个摄影师对光线控制意识的体现。说到使用滤镜,其实每个滤镜对应一个问题。从直接过滤函数中往往看不出问题出在哪里,必须自己去实践,才能真正理解。

比如渐变灰色滤镜,在使用之前,我会想当然的认为它是一个让天空变暗的滤镜,但是使用之后,我意识到这是一个让风景变亮的方法。

问:老师,你对后期是什么态度?你觉得布景作品应该是后来的吗?

后期是摄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我们应该把它作为摄影创作的一部分。

现在还有很多人排斥后期的误解。这是因为摄影已经发明了100多年,但真正在大众中出现的时间很短,也就是数字技术成熟后的十几年,所以人们对摄影的了解普遍不多,仍然把摄影当作一种实用的工具。

其实是后期电影时代产生的。现在去渍、亮化、加深的方法早在电影时代就有了,只是普通人不知道。

现在网上有很多照片被大家诟病。其实问题不在于他们后期不对,而在于后期不好。就像化妆一样,以前化妆不发达的时候,可能会夸张,假的。现在很多女性裸妆不化妆让人感觉很舒服,这就是化妆的发展。

后期也是如此,从拒绝后期,到糖水后期,到自然成熟后期,几乎是不可避免的。如果排斥后期,我们对后期的理解总是肤浅的,无法达到高质量的后期。只有通过对自己的练习和理解,结合前期的观察,才能一点点把握实际的程度,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后期。

3.荆棘和高山

问:众所周知,拍风景时间长了,很容易达到瓶颈期,拍什么都觉得没意思。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心理过程。是什么改变了你的心态,让你度过了这个瓶颈?

我确实遇到了瓶颈,或者挫折。

大概在2011年,我在Flickr上找到了一个新加坡摄影师。他的电影吸引我去他的主页翻他所有的作品。令我惊讶的是,这位摄影师竟然只开始摄影一年。从中间半年左右开始,他的电影突然有了质的飞跃,前后差别非常明显。潜意识里觉得这可能是后期手法的关系,但不知道是什么后期手法。我当时觉得挺失落的,因为拍戏很多年了,但是因为这个后期,片子看起来总是和别人不一样。

但是我并没有沉溺于这种挫败感,因为旅行风景摄影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乐趣,所以我继续为自己创造机会,在美丽的地方拍摄。

在这个想法的指引下,我在2012年去了东南部和西北部的很多地方,包括吉林雾凇岛、兴化油菜花、坝上草原、黄山、巴丹吉林沙漠、额济纳旗胡杨林、张掖丹霞、新疆喀纳斯和睦冬季和美国塞班。

我发现,其实只要光线完美,就能拍出好片子,只是难度更大。

2013年从上海搬到悉尼,后来在澳洲认识了扫海帮。在朋友的推荐下,我终于意识到,这种后期技术是一个璀璨的面具。通过在网上学习购买英语教程,我逐渐掌握了这种后期技术,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摄影水平。

对我来说,突破这个瓶颈主要靠两点:

1.多坚持投篮,从投篮前期弥补后期的不足

2.继续多看,从欣赏别人的电影中获得满足感

再次回顾这段经历,发现正是因为后期技术差,才迫使自己前期更加努力,最后前期水平大幅度提升。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,他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。

问:在拍摄的路上,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些印象深刻的困难,难忘的温暖,或者激动人心的瞬间?请与我们分享这些故事。

其实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。我将告诉你我冬天去新疆和睦的旅行。

2012年,新疆的雪比以往季节来得早。我们一进入和睦,就开始下大雪。第二天早上起来,门口的车都被雪埋了。没想到的是,这场暴风雪持续了三天三夜。第四天早上,天还没亮,我们的司机沈师傅从门口回来,告诉我们雪已经停了,有雾了。上帝,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。让我们收拾好装备,准备上山。

暴雪刚刚结束。外面大部分地方的雪都跟我肩膀一样高。天亮之前,还没有人扫雪。我该怎么办?面对这样的大雪,我该怎么办?“操!用你的身体创造一条‘雪’路。”为了看美丽的日出,我和朋友面面相觑,想到了这个方法。

用身体推雪很累,幸好我们两个人,就轮流推上山。以前走路不到半小时。我们走了两个小时,终于在日出前到达了山上的观景台。

下面的和睦村在晨雾中恍恍惚惚,美得令人陶醉。离日出还有五分钟。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三脚架,生怕错过日出。这是我们辛辛苦苦爬起来的东西,一定不能错过。

没想到关键时候云台掉链子了,因为我的云台挂在包外面露着,室外温度零下40度,太冷了,冻住了。

我急中生智,把包里的保温杯拿出来,给云台倒了热水。云台被解开了。可惜只过了一两秒,整个云台又被冻住了。这次是冻在一块冰里,我当然动不了。看到日出即将来临,我像热锅上的蚂蚁。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想办法。最后,我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。我让朋友帮我不停地慢慢往云台上倒热水。我把云台调到一个平的位置,就不动了。这样至少比没有三脚架好。

那天的晨雾太美了,整个拍摄过程充满了波折,让我至今记忆犹新。或许摄影的乐趣不仅仅在于拍出好的片子,还在于体验和克服困难的过程。

问:老师,你可以选一部你今年最满意的作品,和你分享一下这部作品的拍摄经验,拍摄时的想法,或者后来的一些想法。

月光下,岩石环

这幅作品是在悉尼北部的一个国家公园里拍摄的。这个地方我是从Instagram知道的,但是我觉得别人拍的前景不够突出,不够简洁,就构思自己拍。这个国家公园的徒步旅行路线旁边有许多带有“年轮”的岩石,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前景。但是真正选择一个前景并不容易,因为这些石头容易重叠出现混乱,我们还需要考虑拍摄方向。一般我们拍日出,银河朝东。

找了半天,终于找到了这个相对完整的环,朝东,外面有悬崖,外面没有其他石头干扰构图。我在谷歌地图上用GPS标注的。

稍微蹲下,就得算出银河系和月球的位置。每年既能拍银河系又能拍月球的时间,在3月到5月的每个月里只有几天是固定的。这取决于天气条件。我标记了所有能拍的日子,等待出发。

三月份第一次尝试。为了追求未来的完整性和突出性,我的三脚架位置很尖,只三尺就找到了一块小石头支撑,但中轴线下面其实有个悬崖。但是那天风特别大,悬崖下的波浪被风吹起来了。水蒸气在镜头前很容易被遮住,只能用镜头布擦拭才能继续拍摄,但这往往会破坏飞机座椅的固定位置,使得拍摄非常困难。

回来后回头看照片发现构图取景有点不平衡,因为很近,所以左右两边都差一点,构图会差很多。但是这个地方的三脚架受到悬崖的限制,构图很难操作。

四月份第二次尝试。这次我总结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,在前一次的基础上做了细微的调整,最终得到了几乎和我想象中一样的构图(因为实际的悬崖地形,还是有一点差别的)。另外,第二次拍摄的天气比较好,没有大风,有一点点云,天空被红云渲染的很漂亮。

你想对摄影师王波说什么

评论区见~